目录
第一部分,消除糖尿病四大金刚穴13页第二部分,疏通脾经消除糖尿病 22页
第三部分,糖尿病饮食 25页
中医治疗学外治法辅助治疗
1、疏通小周天
推拿或者走罐,疏通任脉、督脉。
任脉从天突穴到曲骨穴;督脉从大椎到尾椎。
任脉督脉属于奇经八脉,在十二正经之外,沟通大脑与奇恒之腑之间的联系。
2、疏通大周天
从肺经开始,经过大肠经,胃经、脾经,心经、小肠经,膀胱经、肾经,心包经、三焦经,胆经、肝经。十二正经完成24小时一个循环。
需要专业人士,才能正确操作。
当然,还有简略方法,背后疏通督脉、膀胱经。颈椎问题疏通小肠经;腰椎问题疏通命门、肾俞、腰阳关、腰俞穴。
胸腹疏通任脉(连带肾经),兼顾肺经,心包经,肝经、胆经,脾经、胃经。
就是疏通十二正经的简略方法。
3、子午流注、睡眠与身体健康
农业文明时代,人们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”。“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”。天一黑就睡觉,天一亮就起床。形成一个千古不变的训条:早睡早起身体好。
在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时代,绝大多数人已经做不到,甚至经常失眠,甚至彻夜失眠,严重损害身体健康。
当然,我们也有办法,就是下载强力催眠曲,60分钟,120分钟,或150分钟。晚10点开始休息,听催眠曲,久而久之,就会整夜深度睡眠。
子午流注就是一天24小时,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循环一个周期。任脉督脉等奇经八脉不按照子午流注运行。
上一天24小时,肝经在凌晨1-3点当令,结束之后从期门穴,进入肺经开始新一天循环周期。
第一组,肺与大肠相互为表里,手太阴肺经属于阴,主导里;手阳明大肠经属于阳,主导表。
气血动员能量修复肺脏、疏通肺经,重新分配五脏六腑气血能量,所谓“肺朝百脉”。
然后气血能量进入大肠经,驱动大肠蠕动在5-7点排出上一个24小时大小便。
第二组,胃与脾互为表里,足阳明胃经属于阳,主表;足太阴脾经属于阴,主里。7-9点,进食并且胃经当令,消化食物;9-11点,脾经当令,脾主运化,脾为后天之本。脾升胃降,升清排浊。
第三组,心与小肠互为表里,手少阴心经属于阴,主里;手太阳小肠经属于阳,主表。11-下午1点,心经当令,气血旺盛。心脏是君主之官,不受邪,故毒素废物驱动到小肠;下午1-3点,小肠经当令,吸收食物精化,并输送到全身。
第四组,膀胱与肾互为表里,膀胱属于阳,主表;肾属于阴,主里。下午3-5点,膀胱经当令,为人体最大排毒经络,小便排出五脏六腑毒素废物垃圾,背后穴位叫做俞穴,也就是五脏六腑通向膀胱的通道;下午5-7点,肾经当令,肾为先天之本,肾主骨、生髓,主生殖。
第五组,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,心包经属于阴,主里;三焦经属于阳,主表。7-9点,心包经当令,主冠状动脉,修复心脑血管;9-11点,三焦经当令,三焦经为全身健康总指挥。
一般来说,9点睡觉,睡眠质量高,人体不会发生重大疾病。
第六组,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,胆经属于阳,主表,肝脏分泌胆汁;肝经属于阴,主里,排除人体毒素废物垃圾。午夜11点至凌晨1点,胆经当令,胆汁也叫“不伤手的洗洁精”,清除脂肪等毒素;凌晨1-3点,肝经当令,清除一天前22小时,11脏腑产生的毒素废物垃圾,完成人体内分泌24小时循环。
十二正经,其余十一脏腑经络“皆取决于胆”。胆脏胆汁胆经清除前20小时,10个脏腑经络产生的毒素废物垃圾,如同一个过滤器,将“纯净水”输送给肝脏肝经,最后肝脏彻底清除24小时五脏六腑产生的毒素废物垃圾。肝脏能否彻底清除内分泌毒素废物垃圾,也取决于胆经排毒功能与是否排毒彻底。胆经排毒不彻底,皮肤排毒,斑块一般会分布在脸部胆经循行部位。
一般来说,肝胆脏腑功能正常,4小时深度睡眠,能够彻底清除人体毒素废物垃圾,人体一生不会发生癌症。也叫四小时“黄金睡眠”。
假如人体每天都不能很好清除毒素废物垃圾,每天都不能完成排毒功能,不能清除所有毒素废物垃圾,日积月累,毒素越来越多,人体会逐步走向亚健康,成年累月,最后会产生疾病。
俗话说,“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水补,水补不如睡补”。充分说明睡眠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。
如果晚9-11点不睡觉,特别是11点至凌晨3点不睡觉,三焦经、胆经、肝经,每天都不能完成排毒工作,每天都在体内残存毒素等,人体五脏六腑、奇恒之腑为保障正常生理功能,就会通过皮肤排毒。皮肤排毒流量很小,毒素就会逐渐在体内堆积,日积月累,就有可能侵蚀五脏六腑、奇恒之腑。
附录:
- 足少阳胆经图
胆经是人体第二大经络,肝脏分泌胆汁,胆汁一方面进入胃脏帮助消化;另一方面在胆经内运行,处理前面10条经络传送过来的所有物质,所以叫“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”。
- 足厥阴肝经图
3、膀胱经图
第一部分,消除糖尿病四大金刚穴。
中医所说的“消渴”,相当于将西医糖尿病细分成三个部分。中医概括消渴症状,西医朔缺乏胰岛素疾病。中医把消渴分为上消、中消和下消。
典型的症状就是“三多一少”,即“多饮、多食、多尿,体重减少”。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,多饮多食的为中消,多饮多尿的为下消。上消属肺,中消属胃,下消属肾。然而,根据中医阴阳学说,人体阴阳失去平衡,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,必须调整阴阳,恢复阴阳平衡。
阴虚燥热伤肺(上消)的克星——胰俞、鱼际、太溪。
中医认为,“肺为水之上源”,人体上部水的源头, 而且肺有“通调水道”的功能,就是肺要调节、疏通好全身的水液代谢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说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脱, 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
一旦全身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个脏腑器官时,虽然喝的水多,但是吸收不了那么多,所以人仍然会觉得口干舌燥;同样,大肠里面的水分少了,所以大便会干燥;喝的水没有吸收只能排掉,所以小便多。
治疗预防上消选胰俞、鱼际、太溪。
一、胰俞是经外奇穴,治疗消渴(糖尿病)经验特效穴。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,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,用这个穴位都非常合理。
胰俞穴采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,以拔罐为最好。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脱经的循行路线上面。
治疗上消,重在滋养肺阴。每晚上9点左右,按揉双侧鱼际5分钟,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,起罐后按揉2分钟,最后按揉两侧太溪3分钟,3个月后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症状。
二、鱼际是肺经的荥穴,鱼际可以滋阴降火,降肺脏燥热以治标。这个穴位的剌激不分时节,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应该是疗效的积累,所以有机会就要去按揉。鱼际位于大拇指第二节后面,连接手腕和拇指第二节的骨中点处,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。
三、太溪穴,肾经的原穴。太溪五行属水,肺为金,而用太溪是取“金生水,金水互生”之意。而且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,补肾阴同时也是补肺阴。
先去其标,再补其本。
每天晚上9点左右,先大力按揉鱼际5分钟,以产生酸疼感为好,双侧交替进行;然后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,起罐之后用于指按揉两侧胰俞各2分钟; 最后按揉两侧太溪穴,每侧5分钟。
预防治疗中消,胃燥津伤——胰俞、内庭、太溪。
中消患者,虽然多饮多食,但是体重却在下降,感觉口渴,尿多,大便干。
“胃为水谷之海”,消化食物,胃阴胃阳平衡保证胃功能正常。胃阴不足,又有燥热,就会出现阳偏盛的情况。阳主动,阴主静,胃火相对炽盛,所以会出现口渴多饮、多食易饥的情况。食物并没有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气血物质被吸收,而是很快地被排泄掉,所以身体看起来才会变瘦;“六腑以降为顺”,“火性炎上,易伤津液”,胃火偏盛,整个肠道的正常功能就会紊乱,该降不降,所以会便秘。
治疗中消,一定要补足胃阴。
每天坚持刺激双侧内庭、胰俞和太溪,坚持3个月,口渴多饮、多食易饥的情况便可大大缓解。这时除了选胰俞外,还要选内庭泄胃火,太溪补肾阴。胰俞和太溪的操作同上。
- 内庭穴。足阳明胃经的荥穴,“荥主身热”,善去热邪,十二经的荥穴一般都可以治疗相应脏腑或经络的热病。虽然这里的胃热并不是实热,而是“标”,但是“标实不去,本虚难补”,所以一定要加上去胃热的内庭。
每天的上午7–9点,胃经的旺时,按揉两侧内庭,给糖尿病以“迎头一击”。同时,晚上剌激两侧胰俞和太溪时还应该配合着再做一遍。
内庭在脚二、三趾的结合处,稍向里一点,也就是脚背与脚底交界的地方。
操作方法:每天上午7~9点之间,按揉双侧内庭各5分钟, 要产生强烈的酸胀或胀疼感,应该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,这样才能产生较强的感觉。晚上9点左右的时候再重复做一遍,接着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,然后再按揉双侧胰俞2分钟,最后按揉双侧太溪各3分钟。五味禁忌:中消的饮食禁忌和上消一样,少吃辛辣食物,平时要熬些麦冬、山药、粳米粥以养胃气滋胃阴,还可以泡栀子茶以清火气,祛标邪。预防治疗下消,肾阴亏虚一一胰俞、肾俞、太冲、太溪。
尿频尿量多,而且尿的颜色混浊,脸色开始发黑,口干舌燥, 常觉得腰膝酸软,有时睡觉会出汗,有时心烦失眠。
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,一般病程久了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。肾阴不足,肾主收藏的功能就减弱,所以会小便频繁,水谷精微不能吸收,都随小便排出,所以小便颜色混浊,五脏与五色相配,肾脏与黑相合,脸色发黑是肾脏本脏色的显现,有此现象,说明疾病发展的程度已经很深了。
同时,肾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,肾水不能上济心火,必然出现“心肾不交”的症状,如腰膝酸软、睡觉出汗、心烦失眠、口干舌燥等表现。
五、太冲穴。
除了选胰俞外,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补肾阴上面,再取肾俞和太溪;同时降虚火,引火下趋,选太冲,肾属水,肝属木,水生木,是取“实则泻其子”的意思。
操作方法:每天晚上9-11点,先用热水泡脚,然后按揉两侧太冲穴,从太冲向脚趾方向边揉边推,每穴按揉5分钟; 接着按揉两侧太溪穴,每穴3分钟;最后在两侧肾俞和胰俞上拔罐10分钟,起罐之后,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。
五味禁忌:尽量少吃辣昧和煎炸的食物,每天要限制粮食、 油脂的摄入量,要多吃酸味食品,一定要少吃甜食,多吃杂粮、 米、麦,配合蔬菜、豆类、瘦肉、鸡蛋,忌浓茶和咖啡。
治疗下消,主要补养肾阴。晚上坚持剌激两侧大冲、太溪、 肾俞和胰俞, 3个月后,尿频尿多、脸色发黑、心烦失眠、口干舌燥等现象会逐渐消失。
附录:
- 胰俞穴。
胰俞穴,经外奇穴,原名胃脘下俞。督脉旁开3寸还有胰岛穴(也是经外奇穴)。
- 鱼际穴。
- 太溪穴。
- 内庭穴。
- 太冲穴。(不在四大金刚之内)
六、肾俞穴。(不在四大金刚穴之内)
- 疏通脾经消除糖尿病。
足太阴脾经地机穴、漏谷穴最为重要。
原来经络学派认为脾经主导全身运化,糖尿病患者在地机穴又一个断点,现在还有人提出来漏谷穴叫糖尿病穴。中医认为脾主运化,传送胰岛素,一旦在地机穴、漏谷穴,有断点就不能正常疏通胰岛素。
疏通地机穴、漏谷穴,经验特效穴,能够预防治疗糖尿病。
中医基本原理:经络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”。把所有痛点推开就可以疏通脾经,从而消除糖尿病。
中医治疗学外治法并不复杂,就是先查一查地机穴、漏谷穴,点按痛不痛,如果疼痛就要疏通经络,不痛就好了。
运用中医治疗学外治法,比如推拿,涂活络油之后,用拇指从阴陵泉穴推到三阴交穴。
还有走罐,涂活络油,从阴陵泉穴推火罐到三阴交穴。
以上两种方法,坚持6个月以上,有可能,有很大可能,一定能够停止服用降糖药。身体阴阳五脏六腑恢复平衡,也就是恢复健康。
第三部分糖尿病饮食
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饮食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食材对糖尿病的益处,食材性味归经、营养与功效,“食用宜忌”。
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。
1、谷类与薯类,2、蔬菜与水果,3、肉、禽、鱼、蛋、豆、乳类,4、油脂类。
一、主食
玉米,调节胰岛素分泌,每天70克;
小米,适合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,70克;
薏米,明显降低高血糖,60克;
黑米,降低葡萄糖吸收速度,50;
燕麦,平缓餐后血糖上升,40;
荞麦,改善葡萄糖耐量,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幅度,每天60克;
莜麦,明显减轻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,60;
红小豆,防治糖尿病合并肥胖症、高脂血症,30;
绿豆,适宜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主食,40;
黑豆,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能,40;
二、菜肴
1、尽量不吃的蔬菜:甜菜、竹笋、土豆、红薯、芋头、菱角、百合、藕;
2、适量少吃的蔬菜;辣椒、韭菜、大葱、香菜、雪里蕻、香椿芽、黄花菜、菜瓜、榨菜、酱黄瓜;
3、尽量不吃的肉类:午餐肉、香肠、猪肉松、火腿、猪脑、羊脑、牛脑、炸鸡;
4、适量少吃肉类:扒鸡、清蒸猪肉、煨牛肉、猪肚、羊肚、牛肚、猪肝、羊肝、牛肝、鹅肝、猪腰、羊腰、猪心、鸡心、猪肺、猪蹄、猪肠;
5、尽量不吃或少吃的蛋类:鹌鹑蛋、鸡蛋黄、鹅蛋黄、松花蛋、咸鸭蛋;
6、适量少吃水产:煮河虾、对虾、烤鱿鱼、清蒸鲶鱼、煮鲍鱼、清炖胖头鱼、干贝、鲍鱼干、海参干。
三、蔬菜
1、白菜,低糖蔬菜、有降血糖功效,100克,降糖食谱:小白菜豆腐汤、白菜心拌海蜇;
2、生菜,减缓餐后血糖升高、防止心血管并发症,100克;
3、卷心菜,调节糖代谢,预防心脏病并发症,70克;
4、菠菜,含类似胰岛素物质,保持血糖稳定,80-100克;
5、苋菜,改善糖耐量、减少胰岛素用量,80克;
6、豌豆苗,减少消化系统对糖分吸收,补充因代谢紊乱失去的蛋白质,50;
7、芹菜,防止餐后血糖迅速上升,50;
8、洋葱,刺激胰岛素合成、分泌,防治并发症,75-150克;
9、黄豆芽,辅助降血糖,防治心血管并发症,50;
10、菜花,降低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,70;
11、西兰花,预防、抑制2型糖尿病,70;
12、黄瓜,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,一天一根;
13、苦瓜,植物胰岛素,凉拌苦瓜与肉片苦瓜,80;
14、番茄,有效调节血糖,每天1-2个;
15、冬瓜,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蔬菜,50;
16、西葫芦,糖尿病患者优选食物,80;
17、莴笋,利尿、降糖、降压,60;
18、南瓜,含有胰腺β细胞合成胰岛素必需物质,200克,(忌与羊肉同吃);
19、魔芋,糖代谢良性循环状态,80;
20、丝瓜,对燥热伤肺、胃燥伤津液糖尿病患者补益,80;
21、罗卜,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益,50;
22、扁豆,对合并高血压中老年患者有益,80;
23、胡萝卜,防止高血压、视网膜损伤等并发症,60克;
24、芦笋,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益,60;
25、甜椒,预防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,60;
26、蒜苔,糖尿病合并眼病有益,50;
27、茄子,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,70克;
28、山药,控制餐后血糖升高,60;
29、猪脊骨,预防辅助治疗糖尿病病足,80克;
30、猪肝,改善神经性病变、余坊糖尿病病足,30克;
31、乌鸡,促进胰岛素分泌,加强胰岛素作用,100;
32、鸡胗,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并发症,30;
33、鸭肉,防治心血管并发症,60;
34、鸽肉,为糖尿病患者补充优质蛋白质,60;
35、银耳,降低血糖、有效控制病情,15克;
36、黑木耳,减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,15克;
37、香菇,减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,每天4朵;
38、草菇,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吸收,20;
39、金针菇,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,20克;
40、猴头菇,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益,30;
41、蕨菜,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有益,30克;
42、海带,辅助降血糖,20;
43、裙带菜,预防糖尿病引起心血管并发症,20;
44、紫菜,对糖尿病肾病伴有水肿患者有益,15;
45、黄豆,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,40;
46、豆腐,预防糖尿病骨质疏松,100;
47、鲫鱼,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蛋白质来源,80;
48、鲢鱼,补益糖尿病合并肝病患者,80;
49、青鱼,有效预防糖尿病高血脂,80;
50、带鱼,预防多种糖尿病并发症,80克;
51、鳗鱼,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,50;
52、鳝鱼,保护胰脏β细胞,150;
53、三文鱼,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,50;
54、鳕鱼,降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发病率,80;
55、牡蛎,促进胰岛素分泌,调节血糖水平,每天3个;
56、虾,预防糖尿病引起血管病变,20;
57、鱿鱼,降低血糖保健食物,30;
58、扇贝,预防糖尿病病足,5个;
四、水果 两餐之间吃水果
尽量不吃的水果:柿子、葡萄、葡萄干、杏、柠檬、金丝小枣、金桔、甘蔗、大枣、黑枣、荔枝、龙眼、枇杷、椰子、杨梅、沙果、水果罐头、果脯蜜饯、山楂片、柿子饼。
可以少吃水果:甜瓜、梨、李子、杨桃、芒果。
适宜吃的水果:
苹果,稳定血糖,减少并发症,一天一个;
樱桃,促进胰岛素生成,每天10个;
草莓,辅助降糖,1个;
香蕉,补益糖尿病合并脂肪肝,1个;
西瓜,对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有益,150;
木瓜,调养糖尿病并发症,100;
桃,延缓肠道对糖分吸收,一天一个;
猕猴桃,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、感染性疾病,100-200克;
橘子,预防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、视网膜出血,1-2个;
橙子,预防糖尿病视网膜出血,1个;
菠萝,调节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,100克;
石榴,控制糖尿病血糖,30克;
火龙果,预防2型糖尿病;
山楂,防治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,3-4个;
柚子,改善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,对抗糖尿病肾病,50克;
西瓜皮,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,150克;
五、其他
尽量不吃的调味品:白糖、冰糖、红糖、虾皮、甜果酱、胡椒粉、桂皮、芥末、草豆蔻;
是量少吃的调味品:盐、花椒、大料、小茴香、丁香、山茶、酱油、芝麻酱、食用碱、味精、花生酱。
尽量不吃的油脂:猪、牛、羊油,奶油、黄油;
适量少吃的油脂:辣椒油、椰子油、棕榈油、可可油。
每天吃100-120克坚果。芡实、银杏尽量不吃。
核桃、炒腰果、炒松子、甜杏仁、炒花生米、炒葵花籽、炒西瓜子、炒榧子适量少吃。
1、大蒜,防治糖尿病合并肝病,3瓣;
2、姜,防治糖尿病、预防酒精性脂肪肝,10克;
3、醋,抑制血糖质上升,20毫升;
4、咖喱,改善糖尿病伴随的脂肪代谢紊乱;
5、橄榄油,改善脂类代谢和血糖高峰,30;
6、芝麻油,预防糖尿病脑血管疾病、高血脂症,10-20克;
7、榛子,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,10个;
8、板栗,延缓葡萄糖吸收,5个;
9、莲子,对糖尿病多饮、多尿有一定疗效,30克;
10、花生,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,40克;
11、芝麻,保护胰腺细胞,20克;
12、腰果,预防糖尿病多种并发症,10个;
13、蜂王浆,对糖尿病有明显疗效,10克;
14、花粉,保护β细胞不受破坏,5-15克;
15、螺旋藻,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;
16、绿茶,有效预防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;
17、红茶,降低餐后血糖峰值,15克;
18、三七,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食品3克;
六、中药食疗
1、人参,刺激胰岛素分泌,1-1、5克;
2、枸杞,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,30克;
3、玉米须,辅助降糖,50;
4、西洋参,降低高血糖水平,提高低血糖,5克;
5、金银花,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,10克;
6、莲子心,调节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,1、5-3克;
7、黄连,为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,遵医嘱;
8、黄芪,改善糖耐量异常,遵医嘱;
9、地黄,辅助降血糖,防治并发症,医嘱;
10、玉竹,清除胰岛素抵抗,遵医嘱;
11、葛根,快速、平稳、持久降低血糖;
12、淮山药,历史悠久的降糖食材,医嘱;
13、地骨皮,缓解多饮、身体消瘦症状;
14、桔梗,显著降糖效果,医嘱;
15、天麻,平稳血糖(自己注释)。
附加有效降低血糖12种营养素。
钙,促进胰岛素正常分泌;
镁,促进胰岛素分泌;
锌,胰腺制造胰岛素必要元素;
硒,促进葡萄糖运转;
铬,血糖调节剂;
膳食纤维,提高胰岛素利用率;
维生素A,强化葡萄糖耐受性,保护胰腺细胞;
维生素B1参与糖类脂肪代谢;
维生素C,提高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;
维生素E,保护胰腺细胞免受自由基侵害;
α亚麻酸,阻止饱和脂肪酸破坏胰岛素;
W(字母)——3脂肪酸保持葡萄糖平衡。 节选自:《糖尿病怎么吃》向红丁教授、陈伟主编 。